数学该版教材中的插画人物眼神奇怪、毫无美感,对比其他版本或者老教材的插图,存在明显审美差距。如果说只是画风的问题,还情有可原,毕竟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,但当网友仔细翻看课本后,才发现,里面的内容才令人大跌眼镜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人教版的数学书上的插画实在看着人太不协调,画工太差,把国人的孩子都丑化了。
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,数学教材的插图可谓类型众多,渗透着丰富的美育内容,有国画、油画、水彩画,也有漫画、版画、宣传画等,特点各异,但均承载着辅助教学的作用。在教学实践中,我们发现,部分老师对插图的使用停留在初级的感性阶段,或多或少存在以下误区。
显然,以上种种现象,大都没有关注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。审美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与学生的观察能力、言语能力、思维能力、道德感受力密不可分。为此,在语文教学活动中,教师要用好插图这个助推器,无论是从图像到文字,还是从文字到图像,都要让学生在图文之间走个来回,以图解文,以图赏文,更好地实现图与文的有机融合,让图与文的独特魅力在相互找寻、映衬和阐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,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。
教材插图的类型多种多样,根据插图的内容、功能、篇幅、组织形式等,均有不同的分类。从内容上分,可分为自然景观类、人物画像类、事件场景类、事物说明类、诗词意境类等。针对不同的类型,在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、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,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。
雷利对插画设计和其他设计不同观点,看过的作品不少,再通过自己的项目实践和设计练习,终于悟出了一些门道,因为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懂得了取舍。不是看完就没事儿了,在看的过程中你需要记忆和思考,这样一个良性循环。下次你碰到某个问题,指不定就能拿出来运用。在生活中你的记忆库数据越多、越优良,办起事儿来就会越轻松不费力。生活也就越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。这是一名郑州插画设计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系统,让自己提升和进化。而且这时候你看的东西可能会变得非常广泛,因为你能找到他们之间的相通之处,并且跨界获取灵感加以运用在自己的设计里。有门道了,知道如何跨界借鉴,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。更重要的是,他知道怎么化腐朽为神奇。
回到这次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插图上,又何尝不是对儿童的毒害?孩子是民族的希望,可当他们汲取知识的课本已经被毒文化渗透,孩子的未来又在哪儿呢?而这,也是今天众多网友为之愤怒的原因。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里,很多人变得淡漠,认为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但如果我们只是看见、路过,而不去说破、呼喊,不去深挖问题的根源,横亘在所有人头上的、漫无边际的乌云,就永远无法消散。创作无国界,艺术无边界,但凡事都要有底线。
更何况,对象还是孩子。
值得庆幸的是,这次的呼声被听见了。由于网友反映激烈,教育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,将会介入调查。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发布说明称,已着手重新绘制数学教材的封面和部分插图,将改进画法画风,提高艺术水平。